10.3969/j.issn.1001-4810.2006.04.008
广西中部岩溶区农业干旱成因与治旱对策
桂中岩溶区降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几乎每年都发生旱灾,受旱耕地面积达12.5×104 hm2,占全广西受旱面积的55.9%,严重地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桂中岩溶平原区农业生产受旱成灾是气候性、岩溶地质性、工程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针对致旱原因,提出了①完善和改造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效率;②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③恢复与重建水源生态环境,调节水循环系统的物流机制,减少水资源流失,增强系统供水功能;④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设良好的农田生态体系,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⑤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旱作、土壤改良、农艺节水抗旱技术;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体系;⑦建立完善农村抗早服务体系等综合治旱措施,从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七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改善水源生态环境,以增强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农业干旱、原因、措施、桂中岩溶区
25
S162(农业气象学)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901A13;广西科技攻关项目0322021;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1212010634803
2007-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