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978.2011.04.025
远距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复灌损伤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远距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 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 5 组(n=12):假手术组(Sham)、缺血/复灌组(I/R)、远距后处理组(Rpost C)、远距后处理+Atr组(Rpost C+Atr)、缺血/复灌+Atr组(I/R+Atr).所有组大鼠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除Sham组之外,其余各组均LAD缺血45 min复灌180 min.Rpost C组:LAD缺血15 min后,同时给予右侧股动脉结扎模拟缺血5 min,松开结扎线复灌5 min,重复循环3次;Rpost C+Atr组:同Rpost C组,并于复灌前30 s静脉注射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术苷(Atr,5 mg·kg-1);I/R+Atr组:同I/R组,并于复灌前30 s静脉注射Atr.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和心率变化.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细胞caspase-3的活性;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Bax、Bcl-2 mRNA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Rpost C组LDH、CK、MDA含量均降低,SOD活性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减小,caspase-3活性减弱,Bcl-2/Bax mRNA比值增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剂Atr减弱Rpost C的作用.结论 远距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复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远距后处理、心肌保护、缺血/复灌损伤、凋亡、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苍术苷
27
R-332;R322.11;R329.25;R542.220.22;R542.220.5(医学研究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0007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09SQRZ128;蚌埠医学院科研课题BY1007
2011-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4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