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1-1978.2002.05.012
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在角叉菜胶诱发的小鼠尾动脉血栓模型上,研究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比较既可激活血管内皮乙酰胆碱作用靶标,又可激活M受体的槟榔碱和仅可激活M受体的毛果芸香碱对成栓率和血栓长度影响的差异,分析激活内皮乙酰胆碱作用靶标对血栓的影响;通过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凝血酶时间(TT);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含量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活性;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槟榔碱在0.1~4.0 mg*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血栓形成,而在相同条件下,大剂量(4 mg*kg-1)的毛果芸香碱仍无抗血栓作用;槟榔碱对TT,PT和KPT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均无影响;使血浆中t-PA的含量升高,PAI-1的活性降低;使血栓形成过程中升高的TXA2降低,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使血栓形成过程中降低的PGI2升高.结论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可对抗血栓形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不通过直接影响凝血系统和血小板的聚集,而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释放t-PA和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的PAI-1的活性,间接激活纤溶系统,发挥抗血栓作用;还可抑制血栓形成中激活的内皮细胞释放TXA2,并促进内皮细胞释放PGI2.
角叉菜胶、槟榔碱、血栓、内皮细胞、t-PA、PAI-1、乙酰胆碱
18
R-332;R331.32;R349.21;R364.15;R971.9(医学研究方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805112;北京赛德维康医药研究院新药研究项目1999001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