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6586.2023.07.052
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不同质量评价方法对相关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过的300件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在样本选取后,均予以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设为A组)、杰力试纸检测法(设为B组),以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设为C组)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三种检验方法下的整体检验合格率以及器械不同部位的检验合格率、返洗率.结果:在采用不同检测方式检查后,三种检测方式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A组99.00%、B组90.67%、C组71.67%;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验合格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可见A组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5).比较不同部位的检验合格率可见,三组检验在器械外表面、螺纹接口处的检验合格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器械管腔内壁检验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检验合格率明显低于A、B组.三种检测方式的返洗率分别为:A组13.67%、B组9.67%、C组1.67%;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返洗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可见A组返洗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在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检测中,可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对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进行检验,而在管腔内壁清洗质量检测中需以ATP生物荧光法为首选,或以杰力试纸日常检测,辅助ATP生物荧光法进行定期抽检.
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
29
R197.323(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2023-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