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0351.2016.02.004
关于建国以来社会发展机制“路径选择”的再思考——以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为考察中心
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协调运行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从根本上而言仍未突破人类社会一般规律性制约——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其平衡机制更多地是通过彰显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而得以呈现.毛泽东时代在动力机制问题上为“落后亦即优势”意识所累,过分夸大在一般意义上社会历史发展动力机制中“非主导性”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并进而陷入依赖阶级斗争扩大化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误区,无形构筑了社会发展的阻力;在平衡机制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平衡困境”批判的单一式理解,人为将平衡机制凌驾于动力机制之上,最终陷入平均主义误区,导致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严重缺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总结毛泽东晚年平衡机制与动力机制“失序运行”的失误,辩证处理了二者的协调运行关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毛泽东
9
D616(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问题意识、特色情结与理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研究”15MLC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6-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