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881X.2011.03.020
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氧代谢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20例纳入研究.在持续药物镇静状态下给予基础通气条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模式,吸气压力(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h)=25cmH2O,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5cmH2O,控制通气频率(frequency,F)=20次/min,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0cmH2O,氧浓度(FiO2)根据氧合情况调整,脉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调整PEEPh,从25cmH2O 开始,以2cmH2O递增或递减,至转变为完全控制通气时为止,此时的PEEPh为所需设定值.将每位患者的F按随机顺序设置为20次/min(F20组)、15次/min(F15组)、10次/min(F10组)、5次/min(F5组).通气20min后测定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①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自主呼吸比例增加,心排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t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增加,体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降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控制通气频率与心率(heart rate,HR)、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 )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组间比较:F5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MAP增加,SVRI、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增加,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5组与F20组相比,仅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EVLWI 、HR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呼吸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和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降低,具有相关性(P<0.05).F5组与F20组相比Ppeak和Pmean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氧代谢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2)增加(P<0.01),氧合指数下降(P<0.05),均具有相关性.氧合指数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F5组DO2值最大,与其他各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F15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随着控制通气比例的降低,自主呼吸比率增加,使心脏前负荷和心输出量增加,提高了氧输送,可能与气道压降低有关.
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氧代谢
21
R459.7(治疗学)
2011-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39-44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