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13
广东省6~9岁小学生屈光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6~9岁小学生屈光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2 833名6~9岁小学生进行视力筛查、眼生物学参数测量和体格检查.采用x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近视率和检测指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与屈光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6~9岁小学生的筛查性近视率为16.7%,近视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x2趋势=51.58,P<0.01).近视组身高、体重[(126.96±7.41)cm,(26.59±6.45)kg]均高于非近视组[(124.76±7.77)cm,(25.42±5.87)kg](t值分别为5.84,3.65,P值均<0.01).6~9岁小学生等效球镜度数(SE)、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均值分别为(-0.17±1.04)D、(22.96±0.78)mm、(3.38±0.24)mm、(2.95±0.08),在不同年龄、近视程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08,119.20,41.54,133.60;935.30,184.10,73.95,498.50,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城乡等因素后,身高与AL、CR,体重与ACD,BMI与AL、ACD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91,0.070,0.035,0.013,0.007,P值均<0.05).将研究对象按是否近视进行分层,非近视组结果与总体相似,近视组身高、BMI与AL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6~9岁小学生中,非近视组身高、BMI和AL呈正相关,近视组未观察到类似关联,提示除体格发育因素外,更应关注环境和行为等因素对屈光发育的影响.
屈光、眼、体格检查、近视、回归分析、学生
45
R179;R778.1+1;R194.3(妇幼卫生)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30405
2024-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93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