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0.03.006
生物反馈过程心电及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心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非线性机制.方法 以线性及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近似熵和互近似熵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过程中的肌电、心电和脑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结果 生物反馈训练可使肌电振幅明显降低[生物反馈组(0.38±0.15)μV、对照组(0.57±0.18)μV,P<0.05]、心电近似熵明显升高[分别为:(0.80±0.19)、(0.64±0.08),P<0.05];脑电近似熵以FP1和FP2导联升高显著(P<0.05);FP1(生物反馈组0.48±0.16;对照组0.31±0.10)和FP2(生物反馈组0.43±0.14;对照组0.27±0.12)导联的脑电-心电互近似熵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生物反馈过程中FP1和FP2导联(对应大脑额极)的电活动增加,提示额极可能是生物反馈过程中大脑有意识调节内脏功能的中枢整合部位;非线性分析有可能为阐明生物反馈的机制提供新途径.
生物反馈、近似熵、互近似熵、非线性
19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广东省科技计划2008B030301098;广州市科技计划50106-4205001
2010-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