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8502.2012.01.029
关于《三袋麦子》的教学反思
终于下课了,上完第9课《三袋麦子》,感觉心情很舒畅,因为这是一节校内教学拉练的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不免有些紧张.但是,尽管如此,这节课我从始至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温和,给学生带来了“安全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这节课上的还是很成功的.《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吃,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因为课文中都是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所以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作者着重写了小猪的语言,小牛的想法,小猴的动作,于是我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三个小动物看着黄灿灿的麦子,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
麦子、学生、小猪、小牛、动物形象、童话故事、课文、自信心、小动物、土地爷、公开课、安全感、语言、兴趣、听课、收获、食品、气温、面粉、老师
I20;S22
2012-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