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速度干预理论初探——基于公信塑造与权益救济的功能性反思
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司法的运转速度缺乏基本的公正性外观,频发的诉讼不及时现象,不断引起法学界、法律界乃至一般公众对案件程序公正性与实体正确性的质疑.在中国和域外的刑事司法格局中,都存在一些用于检讨、论证、影响诉讼速度的制度措施.体现为不同制度形态的这类“速度干预”措施,有着修复司法公信、约制诉讼活动懈怠等共同功能导向,体现了不同法系语境下对妥当诉讼速度的共同追求.“速度干预”作为一种以诉讼及时性为线索的程序性审查机制,内涵“制裁”与“救济”两种运行逻辑.解析两者与强制措施、办案期限等既有制度范畴之间的理论关联,可发掘与激活后者所内涵的速度干预功能,从而以新的视角引导诉讼制度的良性演进.
诉讼及时、迅速审判、勤勉义务、司法公信、程序性审查
5
2015-0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