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美国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的发展

引用
审前转处协议,肇端于少年微罪案件的处理.20世纪90年代初,联邦检察官将其扩张适用于法人犯罪案件.“后安然”时代,审前转处协议成为处理上市公司、跨国公司犯罪案件的常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征是:在未经法院定罪和量刑的前提下,仍可以要求涉罪法人履行缴纳罚金、支付损害赔偿金、聘任独立监事、撤换公司高管等法律义务,因而是一种无需定罪的惩罚.这一制度勃兴的逻辑基础是要避免刑罚的水波效应—起诉和定罪法人对与法人犯罪行为无关的投资者、雇员、养老金领取者、客户等无辜的第三人利益的严重侵害.在法人审前转处协议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检察官拥有一边倒的、几乎不受任何制约的裁量权,从而埋下权力滥用的空间.为此,美国司法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起诉法人的诉讼指南,予以相应的内部规范.然而,内部制约机制总有其局限性,因而有必要引入外部制约机制,由法官对审前转处协议的内容及其履行进行相应的司法监督.

法人犯罪、审前转处协议、水波效应、独立监事、司法监督

3

2014-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3-14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刑事法杂志

1007-9017

11-3891/D

3

2014,3(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