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6729.2010.05.010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及相关因素

引用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08年在我所鉴定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31例为病例组,以我单位职工20名为正常对照组.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将病例组分为额叶组(n=28)、颞叶组(n =31)、顶叶组(n =6)、枕叶组(n =6)、联合组(n =53)和脑震荡组(n =7),根据病史中昏迷指数将病例组分为轻型组(n =83)、中型组(n =28)和重型组(n =20),根据后遗精神症状将病例组分为精神病组(n =14)、神经症组(n =63)、智力缺损组(n =22)和人格改变组(n =32).应用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任务来评估被试的心理理论.结果:病例组的三项心理理论任务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如,总分(15.04±3.10)vs.(18.30±1.75),P<0.05].额叶组、颞叶组、联合组的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4.75±3.08),(15.13±3.17),(14.72±3.37)vs.(18.30±1.75); P<0.05],额叶组、颞叶组、联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型组患者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5.45±2.80),(14.68±3.86),(13.85±2.91)vs.(18.30±1.75);P<0.05],轻、中、重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样综合征、智力缺损、人格改变症状为主的患者的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均低于对照组[(13.71±3.41),(16.89±1.97),(13.77±2.89)vs.(12.84±2.86);P<0.05],其中精神病性症状、智力缺损、人格改变症状者总分低于神经症样综合征患者(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精神症状、精神症状与损伤部位的交互作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人格改变组、额叶损伤合并人格改变患者的得分为最低(P<0.05).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理论低于正常人,这种降低主要与后遗精神症状以及精神症状与损伤部位的交互作用有关.

心理理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精神症状、损伤部位、随机对照研究

24

R749.12(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09YJCXLX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800360

2010-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56-36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000-6729

11-1873/R

24

2010,24(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