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1993.2019.04.034
184例梅毒检验假阳性及假阴性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184例梅毒检验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梅毒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536例梅毒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患者共184例,按照检验符合情况将2536例患者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真阳性+真阴性)2352例,假阳性组88例、假阴性组96例.对比三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受检前1个月抗菌药物应用频次、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标准处理和相关疾病等6方面因素分析原因.结果 2536份标本中,184例检验结果出错,假阳性组及假阴性为7.3%.假阳性组患者受检前1个月抗菌药物应用频次、相关疾病发生率、标准处理失误率明显高于假阴性及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假阴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组患者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等系统误差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假阳性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标准处理和相关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检验中可针对性地设计预防方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梅毒检验、假阳性、假阴性、检验准确率
28
R759(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2019-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