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3614.2014.z2.012
《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与管理指南已在ESC会议期间正式公布。本指南最大亮点是对HCM患者心原性(SCD)猝死的风险评估。本指南采用简单的临床指标形成新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价5年SCD绝对风险,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植入[1]。在前版指南和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的指南中,某些临床指标包括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30 mm,SCD家族史、不明原因的晕厥和运动后异常血压反应等被用于风险评估和指导ICD治疗。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其评估的是相对风险,而不是绝对风险;它并不能解释个体危险因素数目的差异,有些危险因素例如左心室壁厚度在风险持续增加时被作为二元变量。因此,目前的风险评估不能有效区分高危和低危患者。其他临床指标,例如心肌纤维化、左室心尖室壁瘤和多种肌节蛋白基因变异被用于指导中危患者植入ICD。然而,目前很少有证据支持这一做法。目前,没有经随机对照试验或统计学方法证实的前瞻性评估模型可用于指导HCM患者ICD的植入。目前的推荐是基于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而这些研究明确了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新指南推荐依据病史、二维或多普勒心脏超声心动图、48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将年龄、SCD家族史、不明原因的晕厥、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最大左心室壁厚度、左心房直径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作为评估SCD的临床指标,计算HCM 患者SCD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5年风险<4%)、中危(4%≤5年风险<6%)、高危(5年风险≥6%)。低危患者通常不建议植入ICD,中危患者可考虑植入ICD,高危患者应当植入ICD。
肥厚型心肌病、指南
R5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5-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