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适应证选择及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国产新型零偏心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对49例嵴内型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2.5~15(6.2±3.6)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VSD的直径2~10(5.2±2.3)mm.所有患者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2导联心电图检查等,从残余分流、瓣膜功能、心功能、心电图及封堵器直径变化率5方面进行随访评价.结果:4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1.8%.4例未成功者分别为:3例为伴有主动脉瓣脱垂者,1例为超声判断误差.42例患者接受了1~12(平均8.6)个月的随访,所有随访病例中,无新增加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无主动脉瓣穿孔,2例出现少量主动脉瓣反流者,其中1例为封堵器出现微移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置入即刻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径发生进行性缩小,而右心室舒张末前后径及射血分数未见明显变化.封堵器置入24 h,封堵器腰部直径较置入即刻发生轻微变化,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无明显变化.结论:缺损直径在10 mm以内且无病理性主动脉反流的嵴内型VSD可以选择介入治疗,其近期效果良好.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21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06-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