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截骨矫形术后股骨偏心距和下肢力线改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截骨矫形术后,股骨偏心距、下肢力线改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5月,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2例(62髋)成年DDH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56例;年龄18~38岁,平均24.4岁.身体质量指数15.8~31.8 kg/m2,平均21.8 kg/m2.Hartofilakidis分型:Ⅰ型44例,Ⅱ型18例.改良T(o)nnis骨关节炎分期:0期46例,Ⅰ期16例.骨盆前倾13例,正常40例,后倾9例.记录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和国际髋关节评分(iHOT)评价临床疗效;于X线片测量颈干角、股骨偏心距、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膝外翻角、外侧CE角(Wiberg central-edge angle)、前CE角、臼顶倾斜角,观察截骨愈合情况.将患者根据术后偏心距分为≥48 mm组、<48 mm组,以及根据HKA分为膝内翻组(HKA<177°)、力线正常组(HKA177°~ 183°)和膝外翻组(HKA>183°),进行组间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术中失血量200~1550mL,平均476mL.住院时间8~21d,平均13.3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 4.5年,平均2.8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iHOT评分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显示颈干角、股骨偏心距、HKA、膝外翻角、外侧CE角、前CE角以及臼顶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o)nnis骨关节炎分期0期38例、Ⅰ期24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62,P=0.124).骨盆前倾11例、正常38例、后倾13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4,P=0.623).术后发生耻骨支截骨未愈合9例、股骨近端截骨未愈合2例,耻骨下支应力骨折5例.62例患者中,股骨偏心距≥48 mm组10例、<48mm组52例,组间Harris评分及iHO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组13例、力线正常组40例、膝外翻组9例,组间Harris评分及iHO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周围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术能改善DDH患者股骨偏心距和下肢力线,提高髋关节术后功能评分.但是股骨侧截骨时不宜过度增加股骨偏心距,以免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股骨偏心距;下肢力线;成人
35
2022-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549-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