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
目的 通过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7月于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下行初次TKA的44例(50膝)患者(导航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TKA的45例(50膝)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变类型、侧别、病程、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以及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偏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采用HSS评分、ROM、关节遗忘评分(FJS-12)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单侧患者同时行术后计时起走测试、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于术后1dX线片测量HKA、机械轴股骨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机械轴胫骨近端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矢状面股骨组件角(sagitt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sFCA),矢状面胫骨组件角(sagittal tibial component angle,sTCA),计算上述指标与目标值差值(指标偏移);测量膝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导航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40个月,平均33.6个月.两组各1例术后发生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例发生膝关节反复肿胀.两组术后HSS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术后1、2年导航组HSS评分以及2年时膝关节ROM及FJS-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计时起走测试及SPPB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导航组计时起走测试较对照组缩短(t=-2.226,P=0.029),SPP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669).术后1dX线片测量示导航组HKA偏移小于对照组(t=-7.392,P=0.000);其中导航组50膝(100%) HKA偏移均≤3°、对照组36膝(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79,P=0.000).导航组mLDFA偏移、mMPTA偏移、sFCA偏移、sTCA偏移及JLCA均小于对照组(P<0.0S).结论 与传统TKA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TKA的假体植入位置和下肢力线重建更精确,可获得更好的早期疗效;但存在一定学习曲线,应用早期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均延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下肢力线;早期疗效
35
202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73-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