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5月-2021年3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THA治疗的64例(74髋)患者(机器人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THA治疗的52例(55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种类及术前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测量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双下肢长度差;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及遗忘关节评分(FJS-12)评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机器人组3例患者(包括1例术中探查发现髋臼骨折者)因髂前上棘处安置的骨盆数据阵列松动,导致数据错误,无法进行髋臼注册,从而改行常规THA;两组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个月,平均4.6个月.机器人组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2d发现髋臼假体松动,行手术翻修处理,10例发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例术后发生左髋关节脱位,5例发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均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切口渗液、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机器人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7.2% vs.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2,P=0.392).末次随访时,机器人组髋臼前倾角及FJS-12评分大于对照组,双下肢长度差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外展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P=0.119).结论 Mako机器人辅助THA较传统手术能够提升髋臼杯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双下肢长度差,具有一定学习曲线,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ako机器人;后外侧入路;精确性;安全性
35
202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27-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