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常规双隧道缝线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常规双隧道缝线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8年12月选择符合标准的62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应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和对照组(应用关节镜下常规双隧道缝线技术),每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Meyers&McKeever分型、Kellgren-Lawrence分级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3、12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KT-2000测量(屈膝90°,30磅)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1.81±6.83)min和(80.42±4.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1,P=0.000).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骨折均临床愈合.无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12个月,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上述指标以及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PCL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早期疗效满意.
关节镜、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缝线桥技术、缝线技术
35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新技术项目
202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2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