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发生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s,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明确BSI发生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6 348例骨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 598例,女2 750例;年龄18~ 98岁,平均66岁.收集患者资料,采取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BSI的危险因素,总结BSI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不同年份骨科术后患者BSI发生情况、常见BSI继发感染部位.结果 6 348例患者中骨科术后106例(1.67%)发生BSI,其中继发感染71例(66.98%).术后BSI患者病死率为1.89%,与非术后BSI患者(o.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3,P=0.021).2017、2018、2019年BSI发病率分别为1.18%、1.53%、2.17%,呈逐年升高趋势(趋势x2=6.610,P=0.037).统计分析表明,创伤、住院时间≥14d、急诊手术以及术后白细胞计数<4×109/L、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留置导尿管时间>24 h、使用深静脉导管、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是骨科术后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液培养示革兰阳性菌56株(52.83%)、革兰阴性菌47株(44.34%)、真菌3株(2.83%),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株(33.96%)、大肠埃希菌16株(15.09%)、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14.1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6.25%(9/16)、44.44% (4/9),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72.22%(26/36).结论 骨科患者术后BSI由多因素所致,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加强围术期风险评估;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是骨科术后BSI中最常见致病菌,感染率及耐药菌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需加强耐药性监测.
骨科、血流感染、病原菌、并发症、危险因素
35
R743.3;R512.6;R378
西安市科技计划;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项目
2021-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