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3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2~53岁,平均36岁.外伤后急诊入院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6.0~12.5h,平均8.5h;慢性感染及溃疡创面14例.创面范围5 cm×4 cm~12 cm×8 cm.皮瓣修复术前基于下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据,通过Mimics19.0软件三维重建腓动脉穿支血管及皮肤模型,精确定位穿支点,并根据创面缺损范围和位置设计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和模拟切取操作.结果 基于术前重建的穿支血管及皮肤三维模型,明确腓动脉穿支来源及走行,术前测量的穿支定位点、穿支血管外径、穿支最大可裸化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腓动脉动脉低位穿支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上5~ 10 cm区域分布较为恒定,外踝尖上10 cm以内的穿支总出现率为96.9%,穿支血管蒂长(3.44±0.65) cm.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转位.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5 min.术后4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足踝部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1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数字化技术能提高腓动脉穿支定位及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设计的准确性,降低了血管解剖变异导致的皮瓣切取困难和手术风险.
螺旋桨皮瓣、腓动脉穿支、数字化技术、足跟、创面修复
34
2015年钟世镇院士工作站项目;云南省临床医学中心基金
202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6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