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7507/1002-1892.2019051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角骨皮质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引用
目的 用股骨转子间骨折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前内侧角骨皮质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皮质支撑复位理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影像资料完整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CT数据,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65~98岁,平均79.8岁.根据2018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31-A2.2型46型,31-A2.3型29例.对CT数据进行分割建模、模拟复位等影像处理技术,测量其前内侧角处骨皮质的厚度,前壁骨折线与冠状位水平线成角,内侧壁骨折线与矢状位水平线成角,内侧壁可获支撑的皮质宽度,并观察前内侧角处骨折近端的骨皮质断面形态.结果 前壁骨折线与冠状位水平线成角为51.8~72.6°,平均62.4°;内侧壁骨折线与矢状位水平线成角为17.6-47.3°,平均-15.8°;前内侧角处骨皮质厚度为3.6~6.1 mm,平均4.4 mm;内侧壁可获支撑的皮质宽度为14.3~21.2 mm,平均16.8 mm.前内侧角处骨折近端的骨皮质断面有3种形态:①与股骨颈轴线成角>90°,57例(76.0%);②与股骨颈轴线相垂直,7例(9.3%);③与股骨颈轴线成角<90°(包括反向成角),11例(14.7%).结论 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形态和骨折线的走向,能提示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对手术选择皮质支撑复位的形式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角骨皮质、骨折形态、复位支撑、内固定

33

R683.42;R783.5;R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323

2019-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60-126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02-1892

51-1372/R

33

2019,33(10)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