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角骨皮质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用股骨转子间骨折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前内侧角骨皮质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皮质支撑复位理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影像资料完整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CT数据,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65~98岁,平均79.8岁.根据2018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31-A2.2型46型,31-A2.3型29例.对CT数据进行分割建模、模拟复位等影像处理技术,测量其前内侧角处骨皮质的厚度,前壁骨折线与冠状位水平线成角,内侧壁骨折线与矢状位水平线成角,内侧壁可获支撑的皮质宽度,并观察前内侧角处骨折近端的骨皮质断面形态.结果 前壁骨折线与冠状位水平线成角为51.8~72.6°,平均62.4°;内侧壁骨折线与矢状位水平线成角为17.6-47.3°,平均-15.8°;前内侧角处骨皮质厚度为3.6~6.1 mm,平均4.4 mm;内侧壁可获支撑的皮质宽度为14.3~21.2 mm,平均16.8 mm.前内侧角处骨折近端的骨皮质断面有3种形态:①与股骨颈轴线成角>90°,57例(76.0%);②与股骨颈轴线相垂直,7例(9.3%);③与股骨颈轴线成角<90°(包括反向成角),11例(14.7%).结论 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形态和骨折线的走向,能提示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对手术选择皮质支撑复位的形式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角骨皮质、骨折形态、复位支撑、内固定
33
R683.42;R783.5;R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323
2019-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6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