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重建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稳定性重建方面的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特点、稳定型骨折与不稳定型骨折分类、稳定性复位与不稳定性复位、术中加压初始稳定与术后滑动二次稳定、内固定术后稳定性评估、早期下地站立负重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干骺端转换区,具有天然的内翻不稳定倾向.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后续内固定物安放的最重要前提因素.判断骨折复位质量有对线和对位两方面,对线采用Garden指数;在对位方面,随着皮质对位理念(正性、中性、负性)的提出,特别强调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支撑(解剖、正性),是获得骨折稳定性复位的关键,而不再强调后内侧小转子骨块的作用.术后影像学的稳定性评分为早期下地站立负重提供了量化指标.但术中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在术后头颈骨块滑动获得二次稳定的过程中,仍有皮质对位丢失现象,需研究其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取得良好对线的基础上,只要获得了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和支撑,并用内固定器械维持住,就获得了术后稳定性.术后稳定性评分优良者,可以安全地早期下地负重、站立行走活动.
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复位质量、稳定性、皮质支撑、前内侧皮质
33
R683.42;TQ016.1;R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323
2019-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20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