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近期疗效
目的 比较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非结构性与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8月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结构性植骨26例(A组)、非结构性植骨35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病变节段、合并椎旁脓肿者以及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节段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明显低于A组(t=3.128,P=0.003).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ESR、CRP、ASIA分级、并发症、病变节段Cobb角及其矫正率、丢失率以及植骨融合时间.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但患者住院时间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时间为(36.3±10.0)个月,明显长于B组的(18.4±4.2)个月(t=10.722,P=0.000).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ESR及CR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B组CRP显著高于A组(t=-2.947,P=0.005),ESR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4,P=0.270).A、B组术后分别有9、10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614).术后3d时B组Cobb角明显大于A组(t=-2.861,P=0.006);末次随访时两组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2,P=0.230).术后A组Cobb角矫正率及丢失率均大于B组,其中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P=0.031).两组植骨均融合,B组植骨融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4,P=0.000).结论 非结构性植骨与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植骨融合时间短等优势.
脊柱结核、后路清创、内固定、结构性植骨、非结构性植骨
33
2019-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0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