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针刺旋切制备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目的 探讨微创针刺旋切制备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取4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2.9±0.3)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20).对照组不予处理;实验组采用18G穿刺针在C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侧后方穿刺进入L4、5、L5、6椎间盘内,旋切髓核组织以促进椎间盘的退变.术后4、8、12、16周行大体观察、MRI观察并根据Pfirrmann分级法评价椎间盘退变情况,然后处死动物取材行Masson染色和番红O染色观察.结果 实验组髓核组织颜色较对照组暗,弹性降低.对照组MRI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强度早期未见明显改变,后期略减弱;实验组椎间盘信号强度随时间延长呈减弱趋势.根据Pfirrmann分级法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两组随时间延长椎间盘退变程度均逐渐加重(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5).Masson染色示随时间延长,对照组纤维环出现排列不规整,但结构仍完整;实验组纤维环排列紊乱,甚至出现断裂现象.番红O染色示对照组髓核细胞未见明显减少,实验组髓核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微创针刺旋切法可成功制备兔IDD模型.
微创造模、针刺旋切、椎间盘退变、兔
30
R681.53;R363;R965
2016-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4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