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椎管前方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单节段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椎管前方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单节段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胸腰椎单节段不稳定骨折39例.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3.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砸伤10例,交通事故伤4例,其他8例.病变累及节段:T101例,T119例,T12 6例,L1 14例,L2 7例,L3 1例,L4 1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5例,C级9例,D级14例,E级6例.伤椎后凸Cobb角(26.7±7.1)°,椎体高度丢失37.5%±9.5%,椎管占位73.7%±11.3%.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5 d.均采用经后路椎管前方减压、钛笼植入前中柱、后柱减压融合、三柱重建治疗.对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后凸畸形矫正程度、椎管减压是否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等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1例出现截瘫平面上升、1例尿路感染、2例压疮;余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或新的神经症状,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术后无腰背部疼痛加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钛合金电解、钛笼沉降断裂.术后2年影像学检查提示椎管减压彻底,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10例,E级24例,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分别为(6.3±2.1)°和(6.5±2.4)°,伤椎高度丢失分别为7.9%±2.7%和8.2%±3.0%,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 结论 经后路椎管前方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单节段不稳定骨折,能彻底减压、三柱重建、即刻恢复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后侧入路、椎管减压、脊柱重建
27
201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