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可吸收固定系统在开颅骨瓣复位固定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引用
目的 观察可吸收固定系统对开颅游离骨瓣复位的固定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对67例开颅游离骨瓣成型切除颅内病变后患者,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5个月~73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3个月~6年,中位病程25个月.幕上病变41例,幕下病变26例;其中位于额颞部13例,额顶部12例,颞顶部8例,颞枕部5例,顶枕部4例,后颅窝25例.诊断为胶质瘤15例,脑血管性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膜瘤和蛛网膜囊肿各7例,听神经瘤和原发三叉神经痛各5例,胆脂瘤和脑脓肿各3例,垂体瘤、颅咽管瘤、转移瘤及放射性脑病各2例,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面肌痉挛及硬膜下血肿各1例.颅内病变范围3cm×2cm~7cm×5cm.观察术后局部切口及全身情况变化.结果 术后有2例幕上和3例幕下病变患者少许皮下积液,均经穿刺抽吸2周后消失;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红肿、发热等表现;术后2周内复查CT或MRI示骨瓣复位良好,内、外颅骨面均平整,无任何影像伪影.6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3个月.切口无不适,头颅外观正常,无局部凹陷、积液等.CT或MRI复查未见骨瓣移位凹陷及伪影.结论 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简便、安全、可靠,且能消除术后CT或MRI复查时金属固定材料导致的伪影,近期疗效较好.

颅骨、开颅游离骨瓣成型、内固定、可吸收固定系统

26

R683.4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2-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02-120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02-1892

51-1372/R

26

2012,26(10)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