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高屈曲度与普通后稳定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比较

引用
目的 比较采用高屈曲度假体与普通后稳定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 方法 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23例27膝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高屈曲度组),同期35例41膝采用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后稳定组).高屈曲度组:男2例3膝,女21例24膝;年龄(64.3±5.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3±3.9.骨性关节炎20例23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4膝.病程(5.3±5.6)年.膝关节功能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8.4±7.9)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为(49.4±6.9)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7.6±8.3)°,膝关节活动度为(103.5±7.7)°.后稳定组:男3例3膝,女32例38膝;年龄(65.1±5.9)岁.BMI为27.1±4.1.骨性关节炎33例3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2膝.病程(5.1±4.9)年.HSS评分为(60.1±10.4)分;WOMAC评分为(47.9±7.2)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8.4±9.7)°,膝关节活动度为(105.9±11.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硬、血管及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4个月,平均32.8个月.两组术后3、12、24个月的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内有5例发生膝前痛,其中高屈曲度组1例,后稳定组4例,发生率分别为3.70%及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关节力线正常,无髌骨低位. 结论 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及临床功能评分与普通后稳定假体无明显差异,但膝前痛发生率较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高屈曲度假体、后稳定假体、关节功能、比较研究

24

R684.3;R687.4(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0-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78-2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02-1892

51-1372/R

24

2010,24(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