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消旋聚乳酸/明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消旋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明胶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6月龄青紫兰兔36只,体重2.5~3.5 kg,雌雄不拘.体外分离培养MSCs,取第2代MSCs种植于PLLA/明胶支架体外复合培养.将36只青紫兰兔制备双侧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n=12).A组,将MSCs与PLLA/明胶支架材料复合物植入兔双膝缺损处;B组,将单纯PLLA/明胶支架材料植入兔双膝缺损处;C组,缺损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A、B组在植入时均加入2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0.4 ml.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将12周大体及组织学标本按照O'driscoll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大体观察:术后12周,A组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结合处完整,表面光滑,界限模糊;B、C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或无修复,表面不平整或呈虫蚀样改变.组织学观察:A组术后4周,细胞数较多,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8周修复组织与周围软骨大部分结合,细胞呈圆形,以透明软骨样细胞为主,有软骨陷窝,表层有梭形纤维样细胞;12周修复组织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B组,术后4~8周细胞数较少,细胞层次排列差;12周修复组织菲薄,呈纤维软骨样,基质染色接近正常;C组,术后4~8周缺损组织由薄层纤维组织覆盖;12周缺损区纤维组织进一步增厚,与周围软骨未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Ⅱ型胶原染色呈阳性,B组呈弱阳性,C组无表达.术后12周大体观察总评分,A、B及C组分别为2.75±0.89、4.88±1.25和7.38±1.18,A组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总评分,A、B及C组分别为3.88±1.36、8.38±1.06和13.13±1.96,A组与B、C组以及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软骨组织工程原理,以PLLA/明胶为支架材料复合自体MSCs移植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组织工程软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消旋聚乳酸/明胶、软骨缺损、修复
21
R318;R681.3(医用一般科学)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ZS011-A25-076-Y
2007-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5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