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改进
目的 探讨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新鲜及防腐尸体下肢共25肢,对腓动脉皮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于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治足跖趾关节处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其中背侧6例,跖侧4例,缺损范围10 cm×6 cm~15 cm×10 cm.应用带有外踝上11.0±1.7 cm腓动脉固定皮支的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11.0 cm×6.5 cm~16.0 cm×11.0 cm.供区6例直接减张缝合,4例行自体游离皮片覆盖. 结果 解剖学观测外踝上11.0±1.7 cm自腓动脉发出一固定皮支,起始点直径1.45±0.12 mm,入深筋膜点距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线15.70±1.20 mm.1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静脉回流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11~18 mm. 结论 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经改进后血运好,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便,为临床修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逆行岛状皮瓣、腓动脉皮支、跖趾创面、修复
20
R658.3;R622.1(外科学各论)
2006-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8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