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孤桐""秋桐"——章士钊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旧体诗词创作贯穿了章士钊的漫长一生,且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清末至1927年《甲寅周刊》停刊前,章士钊的旧体诗主要表现在冲决旧时代网罗的革命精神、求新求变的政治追求,以及坚守文化底线的韧性战斗力,如"青桐"一般的独立人格和蓬勃姿态贯穿其中.其时诗风尚处于雏形阶段,受清末诗界革命派和苏轼的影响较大.抗日战争爆发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因个人失意与家国之悲相交织,章士钊进而转向传统文化寻求精神寄托,诗词中宛如"孤桐"的孤独意识和孤高的归隐之志凸显.此阶段章士钊创作颇丰,诗词兼擅,在诗学杜甫、词学稼轩的基础上,形成"以我役文"的成熟诗风.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一是借诗词抒发"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喜悦,二是流露出暮秋之年的颓唐,整体表现出"秋桐"天高云淡的心境.晚年诗力有所削弱,有陆放翁遗韵.章士钊的旧体诗词创作历程,体现了他从"青桐"到"孤桐"再到"秋桐"的审美心理嬗变,既是其个人心史,也折射了近现代以来中国诗史转变的一个历史轮廓.
章士钊、旧体诗词、创作流变、心史、诗史
I207.4;I109.5;J9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ZDA263
2023-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3页
21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