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母"形象看阿袁的小说创作
《师母》标志着阿袁高校知识女性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突破.沿用"师母"称谓暗含新旧并行的矛盾.小说中高校女性对"师母"称谓的态度,揭示她们似进实退的内心状态以及心理禁锢.庄瑾瑜、鄢红、朱周不同的形象特征,表明以"师母"为代表的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与内心动荡.散见于中短篇的"师母"成为长篇的主角,实现类型人物的整合与丰富;深耕高校题材,融合市井题材,使得"师母"形象实现知识女性和小镇/底层女性的身份拓展;超越女性个体意识,在"师母"等形象中寄寓对女性群体命运的思考,呈现主情到主理的创作转变.
阿袁、《师母》、师母形象、类型人物
I207.4;B844.5;J905
江苏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7ZWA002
2022-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