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可能与限度 ——重探鲁迅关于"救救孩子"的思考
五四时期的鲁迅基于"人"的发现和"孩子"的发现,以"吃人""救救孩子"等概念构筑了其启蒙主义的文学观.鲁迅认为,"救救孩子"的关键在于做"觉醒的父母",但是他对能否救出孩子、救出的孩子能否"合理的做人"存有巨大的疑虑.究其原因,"孩子"是鲁迅自晚清时期即在探寻的人的"白心""内曜""自性"等的延续,决定了鲁迅启蒙思想的鲜明的自我启蒙色彩.同时,鲁迅又对启蒙本身及自主性自我进行持续的反思,表现出"否定性启蒙"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于启蒙文学及其限度的自觉,恰恰是对于启蒙文学之改造社会人生何以可能的不懈追问,其中也关联着他对文学之"不用之用"的思考.
鲁迅、"救救孩子"、启蒙、"不用之用、"文学
I206.6;D90-059;K252
2022-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