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历史的“接生员”——周立波1950-1960年代短篇小说“风格”政治刍议
唐弢等曾认为周立波农村题材短篇小说那种新旧叠合、含蓄离题的“风格”就是政治.要理解这一政治,《禾场上》那句叙述者的评论——“鸟类没有接生员,难产的落沙婆无法减轻她的临盆的痛苦”——构成了基本线索,它对应着马克思所谓“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形态视为自然历史过程,而革命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新世界的“接生员”.要想进一步破解此种“风格政治”,须回到周立波所认同且依赖的“政治风格”,即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于组织“群众生活”的重视,以及对于“采取实际的具体的”“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的强调,以期达成与群众“呼吸相通”的结果.因此, “以小见大”中折射的伦理难题,代际和解与代际抵牾, “经验的辩证法”,当家人治家的危与机,城乡物质变换关系的讽喻, “景气”范畴的激活以及别样“文化革命”思路,构成了作为“生”之“态”的社会主义生活世界的动人再现,其意义在惯常的政教话语中往往隐而不见,却成为重审中国社会主义更为完整而有力的经验的根本前提.
周立波、短篇小说、农村题材、风格、政治、自然历史
A81;B03;D6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ZW159
2021-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5页
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