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的难题——以《徐光耀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深入生活”是十七年文艺的一个核心原则.它不只是搜集主题、素材的手段,其设定的以“深入工作”为前提“深入生活”的路径,依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整风运动所确立的两个基本面向:用“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改造革命者、知识分子;用“群众路线”改造革命政治.为此, “深入生活”本身构成一个特别需要“深入”剖析的经验过程.相关记录一方面能为我们呈现革命者“再嵌入”基层社会时的主观视角和主体状态——其主观认知如何遭遇现实挑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困惑、苦恼与自我调整;另一方面,相关的现实观察又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经验记录,帮助我们不仅能从革命的主观立场去看社会的可能,还能从社会的实际运行状态去看革命的问题.《徐光耀日记》中所详细记录的1953年下乡办社的经历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深入生活”文本.其写作计划虽然遭遇挫折,但日记中所记录的诸种工作、创作苦恼特别有一种认识价值.它帮助我们去看到在基于理念的行动逻辑与基层现实构成、状况之间的摩擦与磨合,它们共同构成了1950年代革命实践的“现实”.同时,它也让我们体会到1950年代文艺创作体制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及现实主义写作要求的挑战性.
深入生活、徐光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农业合作化运动
2020-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8页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