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市民父亲”
本文尝试对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市民父亲”形象进行分析.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经济和学校教育体系在城市中逐渐发展,造成“市民父亲”与孩子处于“分离”的生活状态和生存逻辑之中. “市民父亲”不再是家庭中的道德权威和理想模范,对家庭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父亲在权力等级秩序中的位置松动,有助于父亲在家庭之中自然天性的情感表达.中国现代小说对“市民父亲”的书写,具有情感化的叙事特征,这与新文化运动用“爱”的情感话语取代“恩孝”的权力话语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相呼应.
现代小说、“市民父亲”、文学形象
2020-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