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变化及其意义
“孩子”形象既是文学家鲁迅自我表达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家鲁迅自我隐喻的一个符号.孩子形象将鲁迅小说中的世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孩子”由能救的“孩子”到不能救的民众的变化中,鲁迅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绝望,并将此上升到存在主义意义上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本体性思考.然而,鲁迅并没有至于绝望,他以写作完成对绝望的反抗和自我精神救赎的同时,也走向了行动,从而诞生了鲁迅式的行动哲学.
鲁迅小说、“孩子”、启蒙、行动哲学
2019-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