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作为文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中国当代文学自有其文学史的年代学指称和内涵,但如果我们把目光进一步聚焦在“当代”,则常常感受到它超越年代学的暧昧与滑脱,辨察出不断成为历史的“当代”与不断展开的“当下”之间的连续与断裂、向史而生的质的规定性与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中陈晓明《论文学的“当代性”》一文,将“当代性”界定为一种“文化的境遇意识”,是“(中国)现代性对自身的反思和超越”建构起来的“主体意识”,或“叙事关系”,而创作实践中强调“当代性”,则有助于在开掘历史纵深的同时,揭示复杂的当代境遇.那么,在穿越了诸如“一体化”与“现代化”的“历史纵深”的中国当代文学,在今天又呈现出一种怎样复杂的“当代(当下)性”,这始终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恼人又迷人的话题.
当代性、当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研究、年代学、历史、自身的反思、质的规定性、主体意识、文学研究、当代境遇、创作实践、不确定性、一体化、现代性、现代化、论文学、学科、叙事、文化
I20;K14
2017-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