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小说集》生成前史之再考察——以《玉虫缘》《荒矶》为中心
《玉虫缘》与《荒矶》是周作人晚清时期的两篇文言译作,其所据底本为英日双语版的《宝ほり》和《荒磯》.周作人在不通日语的情况下,以日译本为中介,对其译文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是逐词逐句依照日译本而辅以英文来翻译的;除借汉字与句式为译文骨架外,周作人还通过日译本的注释来帮助理解原文.然而,二者的翻译方法、翻译语体仍有差异.《荒矶》的汉语文章感更强,刻意追求四字体句式的运用,并以古文伸缩之法构造译语.这正是由雅而信,是更高层次的忠实;比之字面的对译,可称之为腔调的还原.难能可贵的是,周作人已试图借用西式标点的书写形式,以期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域外小说集》的“直译”看似“孤篇横绝”,事实上有着清晰的脉络可以寻求.
《玉虫缘》、《荒矶》、周作人、直译
K10;N03
2017-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5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