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时期冯至随笔写作的现代性新追求
1943年冯至“写作兴趣转移”,用三年多时间写下许多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的随笔.这些随笔不是对《十四行集》《伍子胥》等前期作品思想的简单重写,而是冯至融入抗战时期昆明文学公共领域的文学产物.在这些随笔中,冯至把自己以德语文学、德语思想家和存在主义哲学为背景的知识与思想转化为通俗的、为普通报纸和市民所能接受的大众化的知识与思想,即把知识的“私下运用”转化为“公共运用”,使其对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冯至随笔世界里“民族国家如何完成”的现代性新追求与前期《十四行集》等作品中“自我如何完成”的现代性追求一起构成了联大时期冯至作品的主体性和丰富性.
冯至、随笔、西南联大、文学公共领域、话语突围
G63;I20
2017-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3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