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与后革命性别
本文拟从性别研究视角探讨《芙蓉镇》的深层含义,认为此作内含有一个“政治与性关系”的视角,以性别叙事的转换表征整个社会的历史转型,其总体上是一个商品/性上升、革命/性下降的过程.性别政治是构成社会体制、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变迁的意识形态镜像,也是与之并列的一个结构性范畴.《芙蓉镇》围绕胡玉音组成的新的“核心家庭”,象征性地建构出当代中国的主流社群,聚集着对于未来中国集权力、欲望和现代性的想象.
《芙蓉镇》、后革命、性别、1980年代
2015-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