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本期文章都出自年轻学人之手,充满了锐气和新意,令人为学科的发展而欣慰.“作家与作品”栏里,有两篇颇有新意的再解读之作——祝宇红的文章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之得失,论说细致人微、新见迭出,而精细的文本分析使其新解很有说服力;吴正锋的文章重释了《看虹摘星录》及《七色魇》爱欲书写的自我生命体验和自叙传艺术特征,认为其中的人物既有所本,又有所生发和变形,表现了沈从文超越世俗的唯美爱欲观和坦荡的生命情怀.沈红芳的文章则敏锐地抓住女作家铁凝的自我意识与角色意识在创作中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对造成此种分离与错位的内外原因,也作出了简明而中肯的分析.其他四篇也都各有新见——易彬透对晚年彭燕郊文学行为转换背后的文化志趣之揭示,孔刘辉对抗战时期施蛰存文化活动的考论,王贺对丁玲小说《暑假中》变形地表现早期新女性困境之分析,都别开生面地更新了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理解.
2015-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