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传教士中国助手的身份认同问题——以王韬、管嗣复、蒋敦复为中心
本文意在揭示汉语基督教文献写作的过程中,中国文人作为文学的动能,其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以王韬为主轴,本文讨论了管小异、蒋敦复和王韬三位传教士助手,在1850-1860年间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管小异助裨治文译《大美联邦志略》,但却毅然拒绝助译《圣经》.蒋敦复助慕维廉译《大英国志》,但又暗自增删成另一版本,借之以攻驳西方政制及其背后的基督教.王韬则采取调适的策略,希求汇通儒耶.王韬在助译汉语基督教文献时,渗入了许多儒教的元素.三位作者认同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基督教文学的写作和解读.
传教士中国助手、身份认同、王韬、蒋敦复、管小异
I106.99;K257;H315.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谨此声明并致谢
2014-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