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0263.2006.03.011
"恶之华"的转生与变异汪铭竹、陈敬容、王道乾对波德莱尔诗的接受与转化
波德莱尔对40年代中国新诗人的影响,学术界还缺乏具体的考察.本文探讨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汪铭竹、陈敬容、王道乾对波德莱尔诗作的接受与转化:汪铭竹以狎昵放恣的笔触,渲染感官声色之娱,个中透露出沉哀与苦闷的消息,但他的"颓废"缺乏波德莱尔的深度;陈敬容有关都市的"沉重的独语"显然与她对波德莱尔诗的浸濡有关,但其铭刻的都会风情画缺乏波德莱尔的暧昧与矛盾,显出平面化、单向度的特点;王道乾醉心于暴力奇观与死亡想象,其中夹杂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及难以索解的"憎女症"的阴影,这与"五四"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传统背道而驰,尤足耐人寻味.
转生、变异、王道、波德莱尔诗、异国情调、思想传统、诗人、人文主义、学术界、平面化、风情画、单向度、转化、中国、阴影、消息、死亡、诗作、奇观、铭刻
I2(中国文学)
2006-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19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