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0263.2004.01.004

破碎的语言,"现代"的焦虑

引用
@@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80年代新启蒙思潮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文学观、价值观的形成,深受其影响.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对鲁迅的解读,对人道主义、个性主义话语的接纳,多与王富仁、钱理群、刘再复、李泽厚等启蒙学者的言论有关.我们自身的经验,对"文革"的朦胧记忆,"文革"末期反潮流的亲历以及伤痕一反思文学,朦胧诗,80年代的"自由化"思想探索,半民间状态的对反右、"文革"历史的沉痛反思等等:如此特殊的语境伴随我们成长,注定了我们在文化立场和价值选择上,与80年代那一代学人具有更多的亲和性,成为也许是当代中国的最后一拨启蒙论者.

语言、文革、新启蒙思潮、主义话语、当代中国、现代文学、五四精神、文化立场、人道主义、价值选择、反思文学、自由化、文学观、亲和性、启蒙论、朦胧诗、刘再复、价值观、反潮流、状态

I106

2006-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7-4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003-0263

11-2589/I

2004,(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