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0263.2002.02.002
"校"与"刊"相结合的北京大学透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萌生根基的再认识
@@ 一
一般的理解与描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萌生于"校"与"刊"结合的北京大学--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引进陈独秀及其<新青年>改造北大,"校"与"刊"相结合而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不否认陈独秀和蔡元培于此的重要作用;但这种理解与描述的主要问题是:一者忽略了蔡元培与陈独秀之间的深刻不同,以及"校"与"刊"结合的北京大学的根本症结;更主要的是,在这一认识框架中很难确立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承续与发展者主要是鲁迅的位置,及其对"五四"新文化萌生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而且由此导致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种种认识误区.
北京、大学校长、透视、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蔡元培、新青年、学术思想、认识误区、认识框架、描述、北大、章太炎、发源地、秀和、位置、鲁迅、改造
G2(信息与知识传播)
2006-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