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的掘进与阐释的突围——重读《饥饿的郭素娥》
路翎小说《饥饿的郭素娥》深受A·H·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作品的影响,又有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左翼文化思潮的印痕.郭素娥的形象有着马尔华的佻荡和强悍,而胡风的郭素娥论则源自杜勃罗留波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中的卡德琳娜论;流浪工人张振山寄寓着路翎的家国忧思,折射其当时的情感生活与思想状态,张对郭素娥的"始乱终弃"体现着路翎对个性解放的深入思考和自觉批判;魏海清由怯弱到坚强的性格转折、川东民间龙舞的神异风采,则凝聚着路翎对人民的原始的强力的"浪漫"探索,这种探索又有着高尔基在《底层》、《忏悔》等作品中对集体主义的思考以及"造神论"的影子.
《饥饿的郭素娥》、原始强力、个性的积极解放、造神论
18
I206.6;I512.406;I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YJA751009
202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36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