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损害?如何悲剧?——重读《离婚》
《离婚》作为《彷徨》集收官之作,其所塑造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爱姑形象较鲁迅以往小说人物形象更显复杂,成为辛亥革命及至"五四"以来女性解放受挫的又一典型.历来研究者对此多有发见,但亦持守着深刻的偏见,对一些关键情节的忽视,使得误读在所难免.如爱姑和父亲庄木三在赴庞庄的水道上,两位信佛老太的念佛声最接近作者"及时止损"的规劝希冀.《离婚》表面看来具备鲁迅部分小说写作的轻喜剧特征,而深入体察爱姑命运之后不难发现其大悲剧处,小说的貌似封闭实则开放的结尾更是强化了这一美学价值.鲁迅直面1920年代东南沿海乡村治理危机及反历史化的解决之道,赋予了《离婚》深层价值.
《离婚》;爱姑;悲剧;乡村治理
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外学者"中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22-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6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