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的国民启蒙和现代性想象——从《丹凤街》到《大江东去》
张恨水的《丹凤街》和《大江东去》作为鸳鸯蝴蝶派“国难小说”的重要作品,体现了作家试图挖掘底层社会中的自我觉醒、自我启蒙力量的努力,通过通俗文学的广泛传播,为化解民族危机提供了助力.借助詹姆逊阐释体系三个层次的分析——即“狭义的历史或政治视域”“社会的视域”和“比较宽泛的历史研究”,可以发现在此种“想象性”解决方案中仍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互相竞争的现象,它反映了“五四”新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在“现代性”这个主符码下截然不同的权力谱系地位.而这种权力谱系地位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这也正是对在“双重断裂”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性”的一次补充性回应.
张恨水、《丹凤街》、《大江东去》、国民启蒙、现代性
202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