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文学地方性理论的缘起与向度
在文学理论上,“五四”新文学家最初热衷于人类与个人,拒绝国家、地方等中间物,但到了1923年前后,重新接纳并讨论文学的地方性(或地方色彩),为乡土文学、方言文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们对文学地方性的探讨,显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外在的是对世界主义、地方主义等时代思潮的反省,内在的是对观念化、欧化和精英化等创作危机的审视.进一步看,时代思潮为文学地方性提供了“世界—国家(地方)—个人”的理论框架,而内在危机则限定了文学地方性个性化、民族化与大众化的主要脉络.
文学地方性、时代思潮、内在危机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号:2020SK03
202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9-18